原标题:微信节目单丨难得一遇,听到过瘾!比利时阿斯特里亚双簧管三重奏来了
今天音乐后花园系列即将迎来的一场音乐会是由三位双簧管艺术家带来的听觉盛宴。双簧管这种木管类乐器,最初形成于17世纪中叶,18世纪时得到广泛使用。双簧管在乐队中常担任主旋律,是出色的独奏乐器。它的音色带有鼻音似的芦片声,善于表达徐缓如歌的曲调。下面让剧院君先为大家推介此次音乐会的精彩曲目:
莫扎特和贝多芬,两个在艺术史上非常有影响力的名字,而且都是十分难得的音乐天才,虽然说他们两人的音乐创作各具特点,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他们之间也或多或少有着在音乐上的影响,并且两人还都属于维也纳古典乐派,他们生活在共同的年代,也成就了不一样的传奇。莫扎特的音乐温婉、细腻而且华贵,贝多芬更是一位音乐史上的巨人,雄伟而浑厚,他的音乐作品的影响一直深远。
本杰明·布里顿,英国作曲家、钢琴家。从师弗兰克·布里奇。1939~1942年旅居美国。回国后创立英国歌剧团(1947)和奥尔德堡音乐节(1948)。一生为其挚友男高音歌唱家彼得·皮尔斯写过不少作品和歌剧。
主要作品有:歌剧《彼得格里姆斯》(1945)、《比利·巴德》(1957)和《威尼斯惨剧》(1973),器乐作品《布里奇主题变奏曲》(1937)、《青年人的乐队指南》(1949)和《大提琴交响曲》(1964),合唱作品《春天交响曲》(1949)和《战争安魂曲》(1962)。此外,还作有大量室内乐。他在创作中尊重本民族的传统,又大胆吸收和运用现代派的风格、技巧。此为贝多芬根据莫扎特《唐璜》二重唱“让我们手拉手”改编的曲子。
今年是弗朗兹•克罗默尔诞辰 260 周年纪念。弗朗兹·克罗默尔(捷克语:František Kramář,德语:Franz Krommer,1759年11月27日-1831年1月8日),摩拉维亚作曲家,小提琴家。早年学习小提琴,移居维也纳后曾在乐队中任职。1790年移居布达佩斯,1795年回到维也纳,1813年进入奥地利宫廷供职直到去世。克罗默尔的作品很多,风格各异,有部分作品体现了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他的管乐作品目前演奏较多。
荷兰作曲家简•寇特希,他是荷兰作曲家,不过后来住在德国慕尼黑教音乐,并以自己的名义创办国际音乐大赛(International Jan Koetsier Competition)。他的作品没有无调性音乐那么生涩,旋律性格较强,颇有印象派的气氛。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同作曲家亨德尔和泰勒曼齐名。巴赫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被尊称为「近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金·波扎是法国作曲家和小提琴家。他仍然是管乐器室内乐最多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大型合奏作品包括五部交响曲,歌剧,芭蕾舞,大型合唱作品,风乐队音乐会,协奏曲以及大型铜管或木管乐团的大量作品。他的大型作品很少在他的家乡法国之外演出。
阿斯特丽亚双簧管三重奏致力于将丰富的现代元素加入到有限的双簧管曲目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曲风,并曾与著名作曲家埃里克·德西柏莱耶(Erik Desimpelaere)合作。
拉尔夫·沃恩·威廉斯,OM(英语:Ralph Vaughan Williams,1872年10月12日-1958年8月26日),英国作曲家。他亦是英国民歌的收集者。
中学毕业之后,进入伦敦皇家音乐学院,然后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音乐史,后又回到皇家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09年赴巴黎,就教于莫里斯·拉威尔,为拉威尔唯一的门徒。他的音乐创作成就很晚,直到30岁他的一首名叫《Linden Lea》歌曲才成为他的第一个发表作品。他把很多精力用于收集民歌。
这首《C大调木管三重奏》,OP.87,大约作于1794年,首演于1797年12月23日,维也纳,属贝多芬早期作品。共4个乐章:
阿斯特丽亚双簧管三重奏由比利时三位杰出的双簧管家:埃里克·斯佩乐, 毅夫·伯立以及迪米特里·枚斯达于2009年所创立。闻名于将独特编曲融入于巴洛克时期的曲目;同时将双簧管、柔音双簧管(Oboed’amor)以及英国管(Oboe coranglais)带出富有强烈现代感的辽阔音域,并鼓舞着众多现代作曲家为其创作。
2012年,阿斯特丽亚双簧管三重奏发行的首张专辑《Patchwork》获得了古典乐界的一致好评,2014年5月他们发行了第二张专辑《变奏曲》。同时,他们也成为比利时科特赖克·特拉克·音乐中心(TrackMusic Centre in Kortrijk)的常驻重奏团。阿斯特丽亚双簧管三重奏曾于保加利亚,法国以及西班牙等国巡回演出并且创立了自己每两年一次的“双簧片音乐节”(Double-Reed Festival)。
埃里克·斯佩乐曾师从克劳德·马森纽夫并在法国里昂国立高等音乐学院受到过教导,在此期间获得著名premier prix奖项。其后,埃里克·斯佩乐在瑞士日内瓦音乐学院师从莫瑞斯·布格(Maurice Borqu)并在1995年获得了著名“prix de perfectionnement”奖项。同年,埃里克·斯佩乐加入了蒙特卡洛爱乐乐团。
埃里克·斯佩乐于1997年加入比利时弗拉芒皇家爱乐乐团,担任双簧管独奏;作为独奏家,他在全球各地获得了诸多奖项:包括法国土伦国际音乐大赛(Natexis Foundation Award)、1996年捷克布拉格的国际双簧管大赛首奖以及1997年东京国际双簧管大赛三等奖。自2011年,埃里克·斯佩乐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任职,担任双簧管教授;他还曾在法国、比利时、西班牙、越南、澳门以及香港举办大师课。埃里克·斯佩乐所使用的乐器为著名法国比费·库姆布恩公司(Buffet Crampon)所制作的双簧管。
毅夫·伯立拥有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双簧管硕士、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音乐学院的室内乐硕士以及荷兰鹿特丹音乐学院的硕士学位。自1980年至2000年间毅夫·伯立分别加入了Westylaams管弦乐团,弗拉芒新管弦乐团以及弗兰德斯交响乐团。毅夫·伯立在比利时梅嫩(Menen)、科特赖克(Kortrijk)以及哈勒尔贝克(Harelbeke)任教并经常受比利时室内乐团邀请作为独奏家演出。
迪米特里于1996年在Tenuto大赛中成为史上第一位获得英式双簧管奖项的演奏家,并在比赛中首演了由作曲家内德·罗瑞姆(Ned Rorem)创作的英式双簧管协奏曲,此场演出随后在各大电台与电视台相继播出。
迪米特里·枚斯达经常受邀与世界著名管弦乐团合作演出,其中包括荷兰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荷兰鹿特丹爱乐乐团、德国班贝格交响乐团以及香港爱乐乐团。自1996年,迪米特里·枚斯达成为比利时弗拉芒皇家爱乐乐团的英式首席双簧管。他所使用的乐器为著名法国比费·库姆布恩公司(Buffet Crampon)所制作的英式双簧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